項目名稱
典型污染物的環境行為與人體暴露風險
主要完成單位
單位1(科技進步獎填寫,自然科學獎及技術發明獎不填寫)
單位2
…
主要完成人
(職稱、完成單位、工作單位)
1.EDDY YONGPING ZENG(曾永平)
職稱:教授
工作單位:暨南大學
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主要貢獻:項目設計和組織者,對重要科學發現1、2、3均做出了主要貢獻。長期開展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區域環境地球化學和暴露機理研究,系統研究了大氣、水、土壤等不同介質中有機污染物的宏觀環境過程,準確定量了珠江三角洲典型有機污染物的河流通量,系統明晰了河流輸入通量對海洋污染的貢獻,揭示了我國沿海海洋受陸源污染的空間分布與歷史演化趨勢;開啟有機污染物環境暴露及其生態、健康風險等研究熱點,豐富和完善了對有機污染物環境與人體暴露途徑的認識;發現了電子垃圾回收活動中隱含的特殊環境及社會問題,揭露出電子垃圾回收活動釋放的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存在巨大的風險,提出了環境管理的核心要點。是代表性論文1、2、3、5的通訊作者,代表性論文4的作者之一。
2.鮑戀君
職稱:研究員
完成單位:暨南大學
主要貢獻:項目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對重要科學發現3做出了主要貢獻,對電子垃圾回收場地居民呼吸暴露顆粒態重金屬的健康風險進行了評估,是代表性論文4的通訊作者。
3. 劉良英
職稱:副教授
主要貢獻:項目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對重要科學發現1做出了重要貢獻。以中國沿海大陸架四大海域(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沉積物為研究對象,探究了人為輸入源與沿海大陸架污染的關聯,揭示了區域陸源(河流通量等)輸入對不同海域環境污染特征的影響與貢獻,反演了近100年來陸源輸入與海洋污染的歷史變化趨勢。是代表性論文2的第一作者。
4. 郭英
主要貢獻:項目的重要參與者之一,對重要科學發現2做出了重要貢獻。進行了廣東沿海居民膳食結構調查,評估了有機污染物經膳食(魚體)及呼吸(顆粒)暴露健康風險,是代表性論文3的作者之一。
5. 王繼忠
職稱:副研究員
工作單位:廣州廣電計量檢測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貢獻:是項目的重要參與者之一,對重要科學發現1做出了重要貢獻。參與測算珠江八大入??诘湫陀袡C污染物的年入海通量,估算了全國五條主要河流到海洋的河流通量,據此首次評估了珠三角河流輸送的污染物對全球海洋的貢獻水平;參與人為輸入源與沿海大陸架污染關聯研究。是代表性論文1、2的作者之一。
6. 管玉峰
工作單位:華南師范大學
主要貢獻:項目的重要參與者之一,對重要科學發現1做出了重要貢獻。測算了珠江八大入??诘湫陀袡C污染物的年入海通量,估算了全國五條主要河流到海洋的河流通量,評估了珠三角河流輸送的污染物對全球海洋的貢獻水平。是代表性論文1的第一作者,代表性論文2的共同作者。
7. 張凱
職稱:高級工程師
工作單位: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主要貢獻:項目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對重要科學發現3做出了重要貢獻,對電子垃圾回收的環境、經濟及社會意義進行了系統的探究,揭示了電子垃圾回收活動與中國經濟發展進程的內在聯系,提出了電子垃圾回收管控的核心要點。是代表性論文5的第一作者。
代表性論文
專著目錄
論文1:Riverine inputs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from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to the coastal ocean
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2007, 41, 6007-6013
第一作者:管玉峰
通訊作者:EDDY YONGPING ZENG(曾永平)
論文2:Sediment record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China: Implications for evolving anthropogenic impacts
年卷:2012, 46, 6497-6504
第一作者:劉良英
論文3:廣東省沿海城市居民膳食結構及食物污染狀況的調研——對持久性鹵代烴和重金屬的人體暴露水平評價
期刊: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年卷:2009, 28, 329-336
第一作者:唐洪磊
論文4:Potential health risk for residents around a typical e-waste recycling zone via inhalation of size-fractionated particle-bound heavy metals
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年卷:2016, 317, 449-456
第一作者:黃春莉
通訊作者:鮑戀君
論文5:E-waste recycling — Where does it go from here?
年卷:2012, 46, 10861-10867
第一作者:張凱
知識產權名稱
無
回到頂部